当港城邂逅生物质能源,绿能跃动,一派生机盎然景象。近日,中建安装石化工程公司承建的连云港嘉澳年产100万吨废弃油脂转化生物质能源项目顺利完工。未来,储存在这里的废弃油脂,将通过差异化预处理技术、高转化率加氢工艺与二次污染物处理技术,实现从油脂到中间油,再到生物质能源的三级跳跃。
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中建安装负责建设原料罐区及泵区、循环水厂、净水厂、生产污水提升设施及公用工程。其中,12台1万立方米拱顶储罐将用于储存废弃油脂和中间油。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年产生物航空煤油(组分)约37.3万吨、生物石脑油4.3万吨、生物柴油0.2万吨,可填补国内规模化量产可持续航空燃料产能的空白,助力交通领域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92万吨,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增加新的产业驱动。
筑牢地基 泥泽凝成坚壁
稳固的地基条件对大型罐体的安全至关重要。由于项目位于连云港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内,毗邻黄海,园区土壤多为粉砂淤泥土质,含水量高、承载力差,且罐区外围的地下还分布着12个排污井室,它们与含油污水管联通,用于对分解离析出的含油污水进行二次处理排放,相较于传统石油储罐类项目,对地基稳固性、承载力要求更高。
为此,项目团队在对园区土层及工程量进行细致分析、计算后,决定采用原位固化法与双重管高压旋喷搅拌桩相结合的方式夯实储罐基础。一方面,在滩涂淤泥中添加固化剂后,进行分层回填压实;另一方面,采用双重管高压旋喷搅拌桩对排污井室区域进行水泥浆灌注,外围打入钢板桩进行封闭,保证水泥浆在预定区域形成扎实保护层。多线并行,筑牢地基保护“屏障”。确保处理后的地基,可达到承载力标准,充分满足施工及运行需要。
质效齐抓 助力精益建造
受季风气候影响,黄海湾畔不仅风力大,且湿度高,给储罐施工带来不小的阻力。为减少狂风中高空作业,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内置多扒杆倒装施工工艺,提前在地面预制罐顶与罐壁,利用扒杆挂耳挂上电动葫芦进行提升,并通过中央控制箱进行控制,集中调度,逐层逐级,组装焊接。解决了高空作业风险高等难题,提升施工效率约40%。
项目三台废油储罐罐体由复合钢板组成,相较于其他储罐焊接工序更繁杂,受气候温度影响更大。冬季施工中,为保障储罐焊接质量,项目团队每次焊接前都安排专人对焊道进行烘烤预热、测温记录,焊后及时对焊道进行覆盖缓冷,并采取防风棚、烘干机等防风降湿辅助措施,将风雨影响降到最低,确保焊接合格率达到99%,为项目品质履约打下坚实基础。
以学促进 见证后浪奔涌
“燃爆火星有压力,工种相抵未清洗,险情不明现场生,持证上岗加审批。清单列出冻凝物,设备物料全记录,管罐伴热定期检,物料冻凝悔莫及。”项目团队以“90后”“00后”青年员工居多,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但相对缺乏经验,项目生产经理李可可将施工重难点编成顺口溜,朗朗上口、简洁易懂;项目经理刘玉强将课堂搬到项目现场,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年轻人穿梭于“钢铁丛林”中,认装置、学技术、讲安全;项目每周围绕施工、商务、安全等专业知识,开展知识竞赛,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储备,不断提升青年员工专业技能。
因工期要求紧张,为保证装置按期交付,2024年春节,项目团队依然坚守一线,进行钢结构安装与储罐试水工作。从宿舍到施工现场,常常天还没亮,雪地就已被踏出几条小路。虽然没能吃上“小家”的团圆饭,但“大家庭”里亲手做的年夜饭一样带来温暖热血,模块化安装、细化试压方案步骤,全天候、全过程、全阶段监管施工质量,全力保障钢结构准确就位,进排水阶段各测量节点有序推进,在项目团队齐心协力、团结协作中,最终重重关卡逐一销项,项目顺利按期完成所有节点。
向新发力,逐绿前行。中建安装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厚植可持续发展绿色底色。为低碳转型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