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新时代“烽火”力量,于数字经纬间赓续中华文脉

发布日期:2025-05-16
【字体:打印

文脉赓续处,匠心淬锋芒。在数字浪潮奔涌的新时代,“红烽”二字被赋予全新注解,这既是革命烽火的赤诚赓续,更是智慧建造的炽热传承。

从气势恢宏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到珍藏国礼的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再到承载厚重历史记忆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在新时代文化地标的建设版图上,中建电子红烽突击队以信息化技术为笔,在建筑中编织数字神经网络。这支由32名专业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以三年攻坚三大国家级文化工程的实战履历,开创了智慧建造与文化保护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1.jpg

本期《品牌文化故事》邀您走进中建电子红烽突击队团队故事,聆听大型场馆里的智慧心跳,解码数字榫卯的精密,一起感受文化温度,传递品牌力量。

为百年党史打造精品“立体书”

为体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和其中蕴含的伟大奋斗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顽强奋斗的伟大历程,2018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为了建好这座国家级展览馆,2019年9月,中建电子迅速抽调集结了一支具备国家级重大工程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师队伍,踏上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建设的征途,这便是红烽突击队的雏形。

2.jpg

未见广厦巍然,迎接我们的,是工期紧迫的催促与技术攻关的重压。展览馆中各类红外探测器、温湿度传感器、信息网络面板等设备复杂,点位众多,在进场前,我们与土建单位协调沟通,根据实际场景调整安装规划,时任项目经理孙飞在现场设置了临时办公地点,提前带领团队规划人员部署、劳务组织,力求做到“入场即大干”。

得益于前期详尽的规划,团队进场后,仅用不到100天我们就完成了200余个品牌、上千类专业产品、上万个不同应用点位、10余万件各类专业设备的选型、搭建、集成工作,高效的施工速度也得到了业主认可赞扬。

3.jpg

“无论站在展馆的任何角落,都要保证听到的声音清晰准确、音色饱满。”看似简单的要求,却对超大空间音频技术提出了超常规的要求。我们从数字声学建模开始,对场馆的结构比例、吸音材料、音响布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计算与推演,制定设备接入方案,严格按照论证后的方案施工。然而,当设备接入现场,回音、干扰、音质不清等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分组排查音响设备与空间布局,从调试每一个音响到校准每一块吸音板,不放过任何细节。参数一改再改,测试一遍又一遍,几十轮试验之后,声音终于变得纯净而精准,展厅每个角落的音效都与画面浑然一体。

在灯光设计上,党史馆的每一间展厅都需满足会议、活动等多变场景的灯光需求。我们为每一个场景量身定制了灯光方案,并集成到智能控制平台上,用户只需轻轻一键,便可根据场景所需,选择最适宜的照明模式,让灯光随需而变。

2021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正式开馆,国家领导人亲临参观,作为中建系统内唯一参与该馆建设的单位,我们还承担了展馆运维保障工作,继续履行中国建筑“国家队”的责任担当。通过此次国家级重大项目的实践,也为中建电子后续承接同类型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大国外交织就“多彩展”

2020年夏季,红烽突击队又接到了参与建设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智能化工程的重要任务。该项目集文物保管、研究、陈列展示、外事活动和爱国教育为一体,是一座综合性文博建筑。

4.jpg

面对这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保证高标准、高质量、零差错地完成建设任务。40余万米线缆的精准布设、1万多个末端点位的无缝连接,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一次完成、绝不返工!

施工前,技术负责人艾德智带领团队花了5天时间,走遍项目6万平方米的区域,手拿图纸依次核对4000多个语音网络点位,决定采用三维建模技术预先规划路径,对点位进行坐标级定位,确保每根线缆从图纸到现场的无偏差落地,这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也为后续的线缆敷设打牢基础。

门禁调试中,为保障人员安全通关,我们带领施工人员捏着一张A4纸插入电磁门缝中,以纸张在电磁门不通电的情况下不掉落为标准,用这种“老办法”反复测试、反复调整,将800多套门禁电磁锁的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筑牢安全防护第一道防线。

也正是在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极致匠心加持下,项目于2023年2月28日完美竣工,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并成功开创了中建安装“当年完工,当年获评鲁班奖”的先例。

5.jpg

在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项目,我们不仅探索攻克了狭窄空间施工的难题,还实现了施工与调试的同步进行,让技术与艺术在每一寸空间里得以深度融合。如今,当展柜中的国礼在我们搭建的信息化系统护航下流转生辉时,那些深藏墙体的40万米线缆,正以数字神经的形态默默延续着中国外交的时代印记。

为民国档案构建恒久“智慧芯”

2022年,凭借在前两个项目中的优质履约和技术沉淀,我们以现场带动市场,成功中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项目的智能化工程,在南京这片土地上继续服务国家文化建设事业。

6.jpg

作为中共中央直属的三家国家级档案馆之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是我国最重要的集中保管民国时期档案的机构。新馆的落成对于提升我国馆藏档案的保护利用水平、推动历史文献研究和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开工后挑战也接踵而至。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与前两个项目不同,我们在搭建智能化系统的同时还要考虑馆内无数的档案文物的长久保存,这对我们的系统安装、温湿度控制水平、系统集成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7.jpg

每一张照片、每一页纸张,都记录着厚重、悠远的国家记忆。如何兼顾数字技术的精密性与文化表达的感染力,成为我们技术攻坚的核心命题。我们为项目打造了一款数字化档案系统,该系统可以用高速扫描仪、高拍仪等设备,将纸质的档案保存成为电子文书等形式,使用电脑即可随时调用,实现文物档案的双重保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决馆内复杂温湿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深入研究了环境科学、建筑物理等相关知识,并将其与智能化控制系统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恒温恒湿解决方案,对各个区域的绝对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监测,使档案的储存环境始终维持在一个舒适稳定的环境状态,精心呵护每一份历史记忆,为文物档案的传承与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为我国“存史资政育人”的档案事业贡献力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作为崭新的地标,预计在年底前投入使用。

行至远方,回首来路,满径繁花尽映初心。红烽突击队凭借信息化技术,三年间攻坚克难,顺利建成交付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北大红楼等一批红色重点工程。当数字化蓝图在琉璃瓦的流光中舒展,当智慧系统穿透百年时光的尘埃,新的史诗正沿着光纤脉络生长,丹青妙笔正勾勒新的山河图景。


中建股份微信

中建安装微信

中建股份微博

中建安装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纪检监督举报 | 拖欠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 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17065014号-1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
验证码:
CA登录  CA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