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经济强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中建安装深耕能源石化领域四十余年,经过几代安装人的不懈耕耘,伴随着国家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建安装在服务国家战略中逐渐成长,在石化领域的建造实力日益增强。
201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开始谋划、启动裕龙岛项目,这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工程,也是山东近年来投资体量最大的工业项目。2021年,中建安装一公司接过这一时代重任,陆续拿下裕龙石化炼化一体化一期共6个项目,总承揽额达60亿元。建设能源强国,托举大国重器,这颗闪耀的“石化明珠”究竟是如何打磨而成的?本期《品牌文化故事》邀您走进中建安装裕龙岛团队故事,一起感受文化温度,传递品牌力量。
拓新·渤海岸畔闯滩涂
裕龙岛是一个填海形成的陆域人工岛屿,面积35.23平方公里,我们承建的6个项目分布在这片蔚蓝与辽阔交织的海岸线上,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石化、新材料和高端制造业产业基地。
2021年,作为项目龙头装置的常减压项目率先开工,项目包含一套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一套1000万吨/年常压蒸馏装置,两套LPG回收装置,两套轻烃回收装置,两套脱硫脱硫醇装置及配套工程。为了迎战如此大体量的能源石化工程,我们迅速从日照港油品码头项目、京博石化等项目调集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成立了总指挥部,组成初始团队。
最初登上裕龙岛,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地面尚未硬化,各种设施还不完善。从项目部到施工现场,需跨过泥泞的千沟万壑,驾车越过黄沙土路。在这里,手机定位成了“最不靠谱”的向导,它时常将我们引向茫茫大海,让我们在这片孤岛上迷失方向,只能循着车轮在泥土上撵过的痕迹,摸索荒岛上通往施工现场的路。原料和人才紧缺的困难也如影随形,在焊接作业高峰期时,需要四五百名成熟焊接工人同时作业,我们四处协调,一辆辆车送来一支支工程队,集合了全国各地的优秀焊工,来自五湖四海的面孔越聚越多,保障工期按时推进,也为后续五个项目的稳健起步奠定基础。
为了高效统筹管理,我们设立六大项目“兵团”分区域作战,搭建智慧工地综合管理平台,将六个在建项目串联起来,实现全岛经营管理可视化。同时通过“裕龙岛项目月度考核评比”机制,从安全生产到技术质量,从商务管理到团队建设,每一个环节都成为了我们考核评比的焦点,多次评比从60余家建设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业主颁发的“优秀施工总承包”单位,每次获奖都让我们的队伍更加紧密,更加有力。大家火热的干劲儿在渤海湾畔迸发强劲的“绿色脉动”,这片海,也变的沸腾起来。
耕耘·大浪潮头勇者胜
2022年春天,伴随着烟台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岛上六个项目大干浪潮也全面铺开。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复杂难度远超平常人的想象。浦健民是10#-11#泊位库区项目的项目经理,他皮肤略显粗糙,那是长年累月在工地上风吹日晒留下的痕迹。面对10#-11#泊位库区码头这个特殊而艰巨的任务,他深知挑战非同小可。码头紧邻海边,仅50米的距离,海水与地下水悄无声息地威胁着项目的地基安全。
那段时间,他带领我们,穿梭于工地与办公室之间,实地考察、数据分析、专家咨询。在一次深夜的会议中,他灵光一闪,决定创新使用“止水帷幕+双排钢板桩”施工工艺。方案定了,我们立刻投入到这场与海水周旋的战斗中,随之重锤有节奏地锤向地面发出“咚!咚!”的敲击声,地基周围打入了两排坚固的钢板桩,接着,我们在钢板桩的外围精心布置了一道“止水帷幕”,将汹涌的海水与地下水牢牢挡在门外,确保了基坑内的干燥与安全,有效保障基坑开挖施工,新工艺的保障下,仅用2个月完成土方开挖,比同类型项目缩短工期60天。这场与大海的初次交锋,我们赢了!
但我们深知,与大海的相处之道,在于和谐共生。因此,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自启动以来,我们便思考如何更好地守护这片海洋,实现绿色低碳建造。2023年,岛外罐区建成试压,32座储罐总容积达225万立方米,承担着原料储存及成品油陆运装车的重任,对储罐封闭性要求极其严格。若使用常规淡水水压试验方法,则需要消耗约200万吨淡水资源,这在三面环海、淡水资源匮乏的裕龙岛上是个艰巨的挑战。
何不借海之力,解淡水之困?我们重新梳理试压方案和试压步骤,针对不同罐区,采用不同试压工艺。在原油罐区,创新研发出海水试压工艺。通过在储罐中安装临时牺牲阳极块,对储罐形成阴极保护,避免海水对储罐造成腐蚀,保护原油不受污染。在必须使用淡水试压的成品油罐区,我们按照“先大后小”原则,将试压淡水从容量大的罐体向容量小的罐体依次周转试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一连串综合调度,我们节约淡水资源近80万立方米,可供1.6万人使用一年。
我们在施工过程中绿色创新、低碳环保的做法获得业主的赞赏,也在其他储罐项目试压环节广泛应用,为后续市场的开拓提供助力。
护航·打通能源新动脉
从一片黄土的寂静荒芜,到近百台罐林的威风矗立,靠的不仅是对工程品质的极致追求,更依赖于我们整个班组团结、守正、匠心的团队品格,在这个400多人团队中,有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有充满活力的青年才俊,大家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在挑战中不断追求卓越。
寒冬时节,项目现场早已白雪皑皑,呵气成冰。我们裹着棉大衣,在“雪窝子”里抢工,1号联合装置总工程师高鸿福顶风冒雪,手持纸笔一一确认到场混凝土订单信息,推进常压塔、汽提塔、闪蒸塔浇筑工作;台风“梅花”来临前夕,我们组织各施工班组进行全面隐患排查和设备加固,安全总监王鑫在冒着风雨跑到项目现场,仔细检查每一处电箱、龙门吊加固情况,他的身影被风雨撕扯得摇晃不定,仍坚毅的守卫着每一寸施工区域。
大干快上时,艳阳高照,酷暑难当,强烈的紫外线把我们的皮肤晒的黝黑,但我们还是要进入塔内、储罐中检查细节,面前是炙热的火焰,背后是晒的发烫的钢板,不断腾起的烟尘灼烧着我们的鼻腔和气管,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中,汗水把厚厚的工作服浸透了一遍又一遍……这些全力拼争的瞬间,都浓缩在了我们日复一日的坚守之中。
历经近3年建设,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项目“龙头装置”——常减压联合装置项目顺利投产,这座“石化航母”以追星赶月的速度,从这片渤海湾中诞生,正式从建设阶段转入生产和运营阶段。我们用行动证明,中建安装建设团队不仅能打硬仗,更能打胜仗。在能源强国建设的一次次大战大考中,我们勇挑重担、担当作为,坚守品质、追求卓越,淬炼实干本色、展现专业水平、擦亮企业品牌。我们的故事,就像这片海岛上的风,永远充满着活力与激情,一直在延续……
渤海岸潮声依旧,建证着中建安装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坚实足迹。征程未歇,我们将继续以专业为锚、创新为帆,助力推动绿色能源低碳转型,为能源强国建设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