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卫视、新华日报、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南京发布、南京日报、南京广电、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多家省级官媒及全平台融媒体矩阵刷屏联动,集体报道南京政府多部门合力为中建安装旗下中建五洲破解大件装备运输难题的暖心行动。
从市政道路限高“卡脖子”到多部门联动高效打通“绿色通道”,助力中国制造顺利出海,这一政企协作典型案例,成为全省主流媒体报道焦点,引发社会热议和广泛好评。
热点事件情况
在中建五洲装备制造车间,一批大型压力容器、风电塔筒生产下线,整装待发即将出口菲律宾、越南、泰国、埃及等海外市场。然而在运输至港口的途中,市政道路限高,如同难以逾越的关卡,将这批车货总长34米,总高5米,车货总重80吨的“巨无霸”牢牢困住,眼看出口计划受阻。
关键时候,南京市政府快速响应、多部门紧急联动,交通运输、公安交管、城管等部门第一时间走访调研、实地测量、方案研讨,历时20多天快速施工,为中建五洲在厂区门口开辟一条长30米的应急通道,解决了企业超大件产品外运需求,为中国制造产品打开出海通道。
企业发展需求
中建五洲作为南京本地的一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以及中建集团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领域唯一平台,主要生产大型压力容器、风电塔筒、桥梁钢结构等金属构件。2024年企业生产大型构件约1100件。一直以来,中建五洲始终扎根装备制造领域,以创新为驱动,以品质为基石,生产的风电塔筒凭借卓越的抗风性能与超长使用寿命,为全球绿色能源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化工装备凭借先进的工艺、卓越的品质和严苛的安全标准,为国际化工产业提供可靠保障;钢结构业务凭借精工制造和智能化技术创新,品质建造的世博会中国馆惊艳世界。
近两年来,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展及装备制造领域的不断发展,各种超大型构件需求开始增多,然而超大件体型庞大,受制于出口处铁路高架桥高度,约30%的大型设备无法在南京装备制造基地加工。受运输条件限制,公司只能生产小直径风电塔筒,大直径塔筒则通过管片拆卸等方式来满足运输需求。
如今这条“绿色通道”的打开,畅通了中建五洲直径5米至6.2米之间的超大构件运输顺利抵达港口并出口海外,预计将给企业增加25%以上的订单,也能为本地增加税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政企同行的“双向奔赴”
此次“破限”历程,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装备产品运输突围,也是政企携手共克难关的具体实践,更是江苏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中国制造出海的生动缩影。感谢南京市政府急企业之所急,用贴心服务与高效作为,助力企业在产能跃升与效益增长的双轨上稳健前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更坚实的产业支撑。
未来,中建五洲将持续深耕装备制造领域,以科技创新、品质制造推动产品产业化市场化,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落地,全力打造领航级智能工厂,向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能源装备一流企业”的目标全速迈进,让中国制造品牌在全球舞台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