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清见质,尽美成业。近日,中建安装承建的安徽富淼年产 22.5 万吨水溶性高分子及 22 万吨功能性单体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作为安徽省安庆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项目占地面积约 24.5 万平方米,用于生产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和功能性单体,产品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制浆造纸、矿物洗选、纺织印染和油气开采等水基工业领域,助力水基工业绿色发展和水生态保护。
建成后,将成为安庆市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安庆打造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公司负责各类车间、仓库等 21 个单体土建、装饰装修及安装等建设任务。
科学规划 释放 “高质效”
项目土建二、三标段合同工期仅 180 天,面对土建单体多、施工面广而散、现场工期短、雨季施工等项目特点,项目团队依据厂区体量与区域,将现场分为厂前单体、生产及配套区域混凝土结构单体,生产车间钢结构单体等三大作业区,在区域内形成流水作业,确保工序无缝衔接。同时,每周召开三次碰头协调会及时纠偏,并强化对分包分供的过程考核,确保资源、质量、进度可控。最终仅耗时两个月便完成全部主体结构施工,为后续装饰和机电等工程施工预留充足时间。
管廊作为整个厂区原料运输的 “空中大动脉”,为提升建设效率和质量,项目采用工厂化预制的加工方式,并派驻项目管理人员及第三方检测单位驻场管理,确保钢构件出厂前检测合格,减少返工。管道焊接施工恰逢梅雨季节,项目团队搭建可移动的防雨防风棚,每日保质保量完成 600 米管道焊接任务,最终,按期完成 65000 米工艺管道焊接。项目团队也凭借土建二、三标段出色的履约成果,收获业主表扬信,又陆续承接机修车间、室外工程及安装工程。
废料利用 提高 “成材率”
与以往大型室外化工工程不同,项目的反应装置均在室内,桥架、管道等多类管线紧凑排布、相互交织似 “立体迷宫”。项目团队利用 BIM 建模提前模拟施工过程,通过前期定位使桥架、管线 “各安其位”,有效减少施工中的冲突碰撞与返工,为后续设备安装提前预留施工空间。在管线安装阶段,项目团队采用汽车吊替代传统塔吊,可灵活应对场地限制,提前启动垂直运输作业,减少对其他工序影响。最终顺利完成 9000 米桥架、6.5 万米管线的安装施工任务。
在资源高效利用方面,项目团队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约 1.1 万立方米废弃石料进行破碎处理,替代部分宕渣层进行路基和地基回填,不仅减少建筑垃圾排放,降低石料处置成本,还节省了宕渣采购成本,实现多重效益提升。针对钢筋、钢结构制作剩余的边角料,项目团队将其进行回收再利用,制作成小型连接件、支撑件、防护网,减少钢材浪费,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精准安装 护航 “稳运转”
项目涉及 254 台动静设备、939 台仪表设备传感器,但当设备已陆续进场时,工艺管道图纸却尚未到位,项目团队陷入无图可依的施工困境。为确保工期不受影响,团队采取 “边研究边推进” 的模式 —— 结合过往同类项目工艺逻辑与设备安装规范,对现有设备参数、接口条件进行细致研判,先行开展基础定位、支架预制等前期工作,同时动态跟进图纸进展,力求在图纸到位后实现无缝衔接,最大限度降低无图施工对整体进度的干扰,高质高效保障项目履约。
面对错综复杂的电气线路,项目团队通过对原设计各电气仪表供电管线排布路由进行优化,将 34 万米的电缆线路优化至 32 万米,成功解决原综合路由混乱的难题。优化后的供电线路简洁有序,大幅减少了冗余路径,助推生产控制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匠心淬炼品质,精益质造卓越。中建安装深耕精细化工领域,厚植专业优势,坚持 “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 发展,全力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