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安装一公司将技术创新与降碳增效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一批绿色建造标杆项目,全面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引领低碳建造
中建安装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开发绿色建材、绿色工装,以及建立低碳监测系统等技术创新手段,有效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提升了自身竞争力,也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
夯基垒台,加速低碳创新。一公司深耕属地建设,培育法人子企业黄河建设有限公司,积极融入属地创新资源,与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7月认定“人工环境与低碳能源”等2个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9月认定为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助力低碳产品创新研发,为实现低碳转型奠定基础。
集智攻关,开发低碳建材。一公司组建绿色低碳创新团队,将绿色建材与绿色建造相结合,研发一种现场发泡型高性能防火封堵材料,改善被动防火系统阻火隔烟效果。可适用于管道、风管、桥架等各种贯穿孔洞及建筑缝隙多种工况封堵,从源头解决现行封堵材料和封堵工艺落后的现状。经与传统封堵产品同工况施工对比,施工效率提高2倍以上,成本降低20%左右,市场潜力巨大。目前,该产品正在获取CCCF消防认证。
提质增效,开发低碳装备。储罐创新团队突破大型储罐项目技术瓶颈,研发出浮船板焊接机器人。基于石化储罐神经网络检测技术,融合焊接工艺、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出可移动式浮船板焊接机器人,实现焊枪主动跟踪、实时调整,焊接速度可提高2-3倍,焊接合格率达99%以上,有效解决异型结构焊接问题。
节能降耗,实施低碳监测。依托与山东建筑大学共建工程研究中心的合作基础,共同研究由浅层、中浅层以及深层埋管组成的混合式地埋管换热器,建立复合热泵系统的仿真模型,开发复合供热系统仿真运维平台。目前该技术已在济南中航油项目应用,与单一地源热能供暖相比,减少钻孔占地面积5-10%,投资降低25%以上,综合能效提升20%以上,为地源热能综合利用项目开拓提供有力支撑。
降碳增效赋能绿色发展
一公司在推动低碳建造与绿色发展中,积极探索创新路径。运用数字化交付技术,实现了智慧建造与信息的无缝对接;无支撑体系装配式技术的突破,大幅提升了建造效率与低碳质效;绿色建材的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建筑系统舒适性技术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建筑运行效率与居住体验。
数字赋能优先,实现低碳交付。把握“数字工厂”发展趋势,以裕龙石化泊位码头项目为载体,将工程中三维模型、设计图纸、物资采购、施工文档等工厂对象属性,在交付平台中进行数据的结构化整理,实现数字和模型之间的无缝对接,进行数字化交付,打造“智慧库区”智能运维系统的交付样板。
装配建造优先,提升低碳质效。集聚工业厂房高效建造的专业优势,率先应用无支撑体系装配技术。济南汇川项目联动上下游资源,60天快速建成山东省单层面积最大的无支撑装配式结构,施工速度比肩钢结构安装方式,较现浇混凝土结构每平米成本降低100元。
节能建材优先,推广低碳应用。在裕龙石化泊位码头渣油储罐绝热施工中,采用35毫米气凝胶纳米绝热纤维泥代替传统110毫米岩棉。该设计无须罐体保温支撑结构,施工效率较以往提高2-3倍,经有限元分析后期运营,可降低能源消耗30%以上,节能收益可观。
降噪优化优先,共筑低碳品质。在莱西财富广场、郑东万象城等项目,项目团队应用机电工程建造关键技术,提出减振降噪优化解决方案,将BIM模块化设计、工厂化预制、装配式施工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机房装配率100%,平均工期节约10%左右,提升系统运行舒适性。
绿色示范优先,实现低碳引领。自一公司三年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以来,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四新”技术应用,通过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在施项目绿色施工的各项指标均达标,树立了绿色建造新标杆。
绿色转型厚植发展底色
下一步,一公司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响应绿色转型,加速新能源事业部培育,依托黄河建设获取电力一级资质优势,大力拓展新能源业务,不断提高绿色业务版图;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聚力攻坚现场发泡型防火封堵新材料、浮船板焊接机器人、地源热泵高效利用技术,打通从样品到产品、从产品到产业的绿色通道;加速完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绿色建造方案,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和低挥发性有机物涂料等环保建材,采用扬尘喷淋联动系统实现“全自动湿化降尘”,严格控制施工用水和废弃物排放,全过程加大节能攻坚力度,助力绿色工地向绿色发展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