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一带一路”,服务民族品牌。近日,中建安装国际公司承建的泰国海尔空调产业园项目两栋办公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两栋生产厂房将于元旦前封顶。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窗机工厂、分体工厂及两栋附属办公楼等单体。建成后,每年将生产超600万台空调,是中国品牌在东南亚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助力形成研发、制造、运营为一体的产业链,为当地创造约3000个新的就业机会。
雨幕突围 争于分秒保障工期
项目所在地泰国春武里府,雨季从六月延绵到十月,整个项目280天的工期,有40%的时间与雨季交织。连日阴雨穿插间歇性暴雨,让项目基础施工陷入了艰难的“泥潭”。为了给后续主体施工抢夺宝贵时间,项目经理王云鹏提前进驻项目现场,利用团队在泰国前期积累的属地资源优势,积极帮助业主和园区、政府“牵线搭桥”,让开发报建、设计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提前深化设计图纸,优化施工方案,12天完成4000平方米标准化临设建设,7天16台大型挖机、吊车等机械协调进场,为项目高效实施做好充足准备。
窗机工厂、分体工厂是项目两大“重头戏”,占项目总体量的75%。12万平方米的施工区域在雨水的冲刷下变得像沼泽地,给项目铺开基础作业面带来很大困难。项目科学统筹现场机械和人工,将施工区像棋盘一样划分为6个区间,遵循“区间平行、段间流水”的作业原则,区间内各项工作多轨并行,互不干扰;又在同一区间内再次细分8-10个单元,采用“开挖—浇筑—回填”实现3天一循环流水作业,不仅避免雨季带来的人员和设备窝工,还提前7天完成基础施工任务,为后续主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在基础施工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项目所需的1万余吨钢结构已分批招采、加工生产完毕,整装待发。但由于单块钢结构预制件长达18米,在工厂预制加工完成后,常规集装箱装不下,只能依赖散装船运输,供货周期大幅延长。为了保障钢结构顺利运抵施工现场,国内总部、区域事业部和项目部三级联动,总部派专人驻厂监造并及时发运,项目团队密切跟踪运输船只动态,第一时间处理运输途中的突发状况,同时事业部派人提前准备通关文件,减少清关时间。最终,通过层层提前谋划,所有钢结构在45天内按时进场,保障了吊装任务顺利进行。
匠心独运 精于毫厘铸就品质
当地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对混凝土凝固时间和强度产生重要影响,在浇筑前,项目团队做好坍落度和流动性测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与搅拌站沟通调整配比。雨后道路泥泞难行,罐车无法抵达指定浇筑位置,项目团队引入长距离泵送混凝土技术,实现大流量、短时间精准输送,提高了30%浇筑效率。
因为当地温度长期在30度以上,为避免日晒导致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影响强度,项目团队增加养护频次及水量,并采用特殊隔热保湿材料覆盖,防止混凝土开裂,确保密实无缝。回填施工环节,项目采用分层回填与逐层压实工艺,每30厘米就进行一次压实度“体检”,确保在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下地基依然坚若磐石。
钢结构吊装过程中,面对单层高度18米、横跨34米的空间,项目团队用20台大型吊车在五榀框架之间进行流水安装,有序穿插施工,提升吊装效率。同时,运用高精度全站仪,精确定位、平稳吊运到设计位置,实现主梁与次梁上表面高度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
协作奋进 凝于一心攻克难关
由8名中方人员和14名泰籍人员组成的项目管理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面对被雨季影响的工期,他们迎难而上,全力追赶。暴雨淹没基坑,施工陷入停滞,王云鹏带领团队冒雨突击,一边争分夺秒地紧急开挖4条贯通排水沟,一边抽调所有可用的排水泵,与不断上涨的水位赛跑。然而雨势太大,积水不断涌来,王云鹏又单独组建抽水施工班组,专门负责对基础基坑、泵房基坑排水疏通,忙的饭都顾不上吃,穿着湿透的工作服,来回奔波指挥工作,一天一夜奋战过后,现场积水排尽,施工得以顺利推进。
生产经理沈加瑾是第一次参加海外项目建设,虽然有着10年的国内项目管理经验,但面对现场600多名泰、缅、柬籍工人,语言不通、工效偏低仍然让他措手不及。他迅速调整心态和工作方式,语言不通,他就从零开始学习,白天主动和外籍工程师交流,晚上自学泰语。外籍工人工效低,他重新按照工种,将外籍工人分成12组,每组按照“中带外、老带新”搭配方式,外籍工人队伍工效显著提升。为了保障施工进度和质量,他带着8名中泰工程师扎根现场,每天最早到项目,直至深夜才离开,开工4个月以来,竟没有休息一天,“亲眼看着才放心,这是我的职责。”
中建安装将继续在海外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奋进,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携手更多的民族品牌为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增添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