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一隅起势 全域燎原:中建安装中泰“北柳劲旅”的淬炼征途

发布日期:2025-08-27
【字体:打印

烈日下,泰国北柳府邦巴功河银光闪烁,河岸红树林蝉鸣与厂房机器轰鸣交织,奏响东部经济发展强音。中建安装“北柳劲旅”以群光二期项目高质量竣工为起点,历时四载,全力推进立泰物联、生益科技、森丰钟表等多个项目建设,在北柳府实现从局部扎根到全域拓展的跨越发展 。

本期《品牌文化故事》将带您走进王宗敬泰国北柳府团队,倾听他们跨越国界、深耕异域的拼搏故事,见证中国建设者在暹罗之土书写的奋斗传奇。

破局 拓区域市场

北柳府位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EEC)核心地带,凭借其毗邻曼谷、坐拥深水港的优越区位,正成为驱动泰国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腾飞的关键引擎。在此落子的群光二期项目,正是我们扎根这片热土、撬动未来市场的战略支点。其建设成效,将成为后续市场开拓的重要基石。


微信图片_20240718090651.jpg


面对三面环水、最深处达21米的复杂沼泽地质条件,项目经理王宗敬带领团队迎难而上,要在这片区域树起中建安装的建设标杆。我们充分汲取群光一期的实战智慧,定制钢结构浮动承台“钢铁方舟”,托举挖掘机械高效开挖;同时采用塔吊先行、长臂挖机同步的模式,将打桩周期从一期的4个月压缩至45天,6982根桩基根根稳固,位移、断裂、变形率为零,在极端地质下筑起坚实根基。

为攻克大面积楼板在高温高湿雨季下易开裂炸纹的难题,团队果断摒弃传统“后浇带”工艺,应用“分区跳仓”浇筑法,缩短凝固时间,拆模后板面平整光洁无一道裂缝,为热带多雨环境下的超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树立了品质新标杆。


微信图片_20240718090312.jpg


作为土建总包,我们的志向远不止“干好自己的活”。我们前瞻性地提出“为机电施工创造条件”的全局目标,将1万平方米标准层精密划分为6大板块,组织两支施工队无缝衔接、高效流水;近千名工人与百余台设备昼夜协同作战,将单层施工周期效率提升30%,为机电队伍抢出宝贵时间与空间。最终,项目主体结构提前35天成功封顶,“‘重安全、守环保、保质量、促履约’的绿色文明施工风范和顽强拼搏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业主在信中表扬道。

攻坚 铸海外标杆

继群光二期在泰国市场成功打响品牌、赢得客户信任后,我们乘势而上,在北柳府这片热土上接连承建了立达信、威尔高、生益科技等多个项目。这份接连收获的信任,不仅印证了我们区域深耕的实力,也推动着管理能级的持续跃升。


WechatIMG155.jpg


2025年初春,承载着这份积淀与期许,我们转战立泰物联科技产业园项目——这是公司在泰国承建的规模最大的工业厂房项目,也是我们扎根北柳市场、树立区域标杆的战略新篇章。站在新的起点,我们以“归零心态”整装再出发。

刚一接手,人手不足、物资短缺与紧迫的工期交织,王宗敬迅即启动“总部-区域-项目”三级高效联动机制,从公司其他兄弟单位抽调十余名精锐骨干组建“攻坚专班”,仅用15天便编制完成T2、T3等关键单体的作战蓝图,为项目高效推进锚定航向。

高效履约,资源保障是命脉。我们创新实施“定向锁定+双边比价”物资保障策略:一方面,与当地长期合作的主材供应商提前谈判,化解供应链“断链”风险;另一方面,建立国内外双比价体系,用“最优价+最快路”打通跨国资源保障大动脉。在项目现场增设临时路网与环形通道,大宗物料进场效率大幅跃升,为现场大干快上注入强劲动能。


WechatIMG261.jpg


科学组织,方能释放最大战力。面对庞大的钢混结构施工体量,团队科学编制总进度计划,细化专项控制节点,依托“日清日结” 的生产例会机制,确保问题不过夜。现场52台大型设备高效协同, 1240名中泰施工人员实行“土建机电两班倒”,形成24小时连续作业能力。

项目冲破正负零的关键节点,土建工程师崔立群连续7天驻守现场,把行军床就支在办公室,凌晨三点的探照灯映亮了他布满血丝的双眼。日均1000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量,让属地物资供应逼近极限。当最后一车混凝土在晨光中缓缓注入,崔立群伫立坑边,望着泛着青灰光泽的平坦基底,坑平了,他心里也踏实了。

从群光二期的初露锋芒,到立达信的兵团攻坚,不断壮大的“北柳劲旅”正以更为成熟的组织、更富成效的创新、更为坚韧的作风,不断刷新着中建安装海外高效履约的新高度。

熔心 架中泰桥梁

我们将人才培育视为点燃履约引擎的火种。在生益科技项目,每日需要用CAD图纸标注数千根桩基的施工数据,中泰工程师每日埋头3小时仍难免错漏。“能不能用程序代替人工?”2024届新员工朱济琛的想法打开了大家的思路,他通过利用CAD开发语言Lisp,引入GPT辅助优化代码逻辑,实现了对CAD的二次开发利用——一键即可在图纸上高亮显示当日施工数据,相较人工操作效率提升30倍,更实现100%准确率。这一成果不仅解决了项目的燃眉之急,更展现出青年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无限潜力。


WechatIMG158.jpg


像这样由青年人才的成长蜕变,在团队中并非个例——如今,安全工程师张家旭如今已是独当一面的安全经理;商务见习生甘有明成为比 “本地人还懂规则” 的商务工程师;机电工程师蒋俊威锻炼成为统筹全局的生产经理……“是在带团队,也是在种种子。”王宗敬这样说。


WechatIMG452.jpg


占比约50%的外籍员工是团队重要支撑力量。如何让属地员工从“搭伙人”变为“合伙人”?王宗敬的答案是“以技传技,以心交心”。在项目初期,他按照专业组建“1+1+1”工程师小组,即1个中方工程师+1个泰籍工程师+1个翻译的组合模式,构建技术传帮带体系:中方工程师系统传授施工标准与工艺规范,泰籍工程师结合属地法规进行本土化补充,翻译人员精准高效传递细节,三方协同形成技术融合闭环。在团队工作两年的泰国工程师高韵感慨道:“对工程专业品质的共同坚守,让我们成为了携手共进的合伙人。”

泰籍工程师斯拜初到项目时,曾对中国团队的快节奏皱眉抱怨。宋干节前夕,道路施工突遇故障,本计划返乡的他,看到中方团队日夜奋战的身影,主动请缨加入攻坚。汗水与泥浆交织,他与团队并肩抢通道路。当车辆在节前一天稳稳驶过新铺道路时,斯拜脸上的笑容与归属感同样真切。当不同肤色的心跳,在同一个目标里同频共振,斯拜也读懂了“并肩担当”的分量。

夕阳下的邦巴功河畔,产业园灯火从孤点聚成星河。“北柳劲旅”以“现场带动市场”为目标,凭借中国建造品质与文化融合实力树立口碑。未来,团队将秉持实干创新精神,携手各方深化合作,持续擦亮“中国建造”品牌,共绘共赢蓝图。


中建股份微信

中建安装微信

中建股份微博

中建安装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纪检监督举报 | 拖欠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 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17065014号-1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
验证码:
CA登录  CA驱动